在过去的20年里,零售股经历了艰难时期。随着电商平台崛起、传统购物中心的衰落、消费者趋势的转变以及两次经济衰退的冲击,零售市场被永久性地重塑,许多实体零售商因此破产。
然而,这场“零售末日”并未击垮最具韧性的零售企业。本文将分析三家成功穿越周期的公司 —— Kroger(NYSE: KR)、Walmart(NYSE: WMT)和 Amazon(NASDAQ: AMZN)—— 并探讨它们为何在未来20年可能继续走高。
Kroger(克罗格)
过去20年,Kroger的股价上涨了约815%。从2004财年到2024财年(截至2025年2月结束),其营收年复合增长率(CAGR)为5%,门店总数从2,532家增至2,722家。
如今,Kroger是美国按年度营收计算最大的连锁超市运营商,旗下拥有众多品牌,包括 Fred Meyer、Ralphs、Dillons、Fry’s Food Stores、King Soopers 和 Baker’s。该公司曾尝试与 Albertsons 合并,但由于反垄断及监管方面的挑战,这项246亿美元的交易在2024年末遭到搁置。
Kroger能持续增长的原因有三:其一,强化了数字化及忠诚度计划;其二,推出了更多自有品牌产品;其三,扩展了广告与健康服务等较小但增长迅速的业务板块。凭借其规模优势,Kroger在应对通胀、经济衰退及其他宏观挑战时,表现出比多数小型竞争对手更强的抗压能力。为了减轻特朗普政府新关税政策带来的冲击,公司还通过多元化供应商来源与优化供应链来降低风险。
Kroger当前的预期市盈率(P/E)仅为15倍,前瞻股息收益率为1.8%,且已连续18年提高派息。若您在寻找一家未来20年有望稳定增长的零售股,Kroger无疑符合各项关键标准。
Amazon(亚马逊)
过去20年,Amazon的股价暴涨了11,630%。从2004年到2024年,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惊人的25%。最初它只是一个在线图书销售平台,后来逐步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电商企业,同时推出了全球领先的云基础设施平台 —— Amazon Web Services(AWS)。
如今,AWS带来的利润率远高于电商业务。这一利润引擎使Amazon得以不断扩充其Prime生态系统,提供更多折扣、免运费选项以及数字权益,也进一步加深了其护城河,有望在新关税环境下抵御冲击。
尽管面临如拼多多旗下Temu和Shein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,但这些平台上的不少商家同样也在Amazon的第三方市场销售产品。同时,Amazon正通过增加生鲜配送、数字媒体服务以及Whole Foods Market连锁门店来进一步增强生态闭环,并通过Prime会员与Alexa智能音箱牢牢绑定消费者。
Amazon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2亿Prime会员,而AWS也将从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市场的增长中获益。种种因素构成了其未来20年的增长蓝图。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Amazon的前瞻市盈率仅为28倍,处于历史低位。
Walmart(沃尔玛)
过去20年,Walmart的股价上涨了约520%。从2005财年到2025财年(截至今年1月结束),公司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为9%,门店数量从6,857家增至10,660家。除了自有品牌门店,Walmart还拥有Sam’s Club仓储型商超、多个地区性品牌以及若干海外电商平台。
Walmart之所以能挺过“零售寒冬”,得益于其不断翻新的门店、扩张的电商生态系统、充分利用实体门店网络完成线上订单履约,以及通过增加生鲜销售来挑战传统超市。同时,Walmart精准地与Amazon打价格战,并通过扩展Walmart+订阅服务与Amazon Prime对抗。
作为全美最大的实体零售商,Walmart凭借其规模与多元化能力,在面临重大经济下行时仍能保持稳健运营。在新关税环境下,Walmart亦可借助其采购规模优势,与海外供应商谈判以获取更低价格,或转向低关税国家进行供应链布局,甚至通过小幅提价将部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。
未来20年,Walmart仍有望主导零售市场。尽管其前瞻股息收益率仅为1%,但作为“股息之王”,公司已连续52年提高派息,且派息率较低,仍有充足上调空间。简而言之,Walmart依然是值得长期投资者买入并“高枕无忧”的零售股票之一。
文章作者:Motley Fool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美港股投资 » 穿越零售寒冬:沃尔玛、亚马逊和Kroger是如何在20年风雨中逆势崛起的?